close

LED封裝大廠億光(2393)2018年在大陸同業擴產、競爭增強、大宗規格LED封裝產品持續跌價,加上與日亞之間的專利訴訟如火如荼進行,不僅營收衰退,獲利可能也將下探近年新低。由於日亞對億光德國子公司WOFI侵權官司來到罰金程序,後續訴訟發展對於億光營運的具體影響,以及公司如何因應,值得觀察。

原本億光與日亞之間難分難解的專利訴訟,近日有進一步發展。日亞於日前在德國杜塞道夫地方法院對億光子公司WOFI啟動執行程序,作為請求支付損害賠償之預備措施。

日亞指出,WOFI應提交的帳冊資料不僅包括先前判決之12種產品,還應包括後續上訴審中所追加18種產品以及其他屬於同系列產品。但因WOFI拒絕提交此等帳冊資料,違反確定判決所要求之提出帳冊義務,日亞已在杜塞道夫地方法院啟動罰金程序以執行該確定判決。

不僅如此,日亞在2016年於德國杜塞道夫地方法院對億光及其德國子公司 Everlight Electronics Europe GmbH 所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,也獲得最終勝利。億光侵害其兩件YAG專利,為取得損害賠償,日亞已開始執行上述判決,要求億光提交產品個別的帳冊資料作為損害賠償金的計算基礎。

針對日亞所發佈的德國訴訟勝訴訊息,億光說明,日亞歐洲專利EP936682及EP2276080(德國專利DE69702929及DE69740795)已於2017年7/29期滿失效,對公司現有產品已無影響。由於專利過期且無禁制令風險,公司最後決定撤回訴訟主張。

不過,億光於2017年向中國深圳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專利侵權訴訟,控告深圳日亞化學及其經銷商恒炘源侵害億光覆晶flip-chip專利技術乙案,中國專利複審委員會已確認該專利有效,駁回日亞的專利無效請求。

億光近兩年與日亞之間進行激烈專利訴訟攻防,整體營運表現也飽受中國大陸同業擴產、大宗規格LED封裝產品跌價、產業競爭壓力增強影響。累計前11個月營收約224.74億元、年減10.8%,其中,前三季毛利率維持23%以上水準,但營業利益仍衰退4成,每股盈餘1.48元。

由於時序進入淡季及年底,推估12月營收空間有限,整體第四季營收可能低於上季。2018年營收及獲利可能同創近6年來新低。

目前億光主要產品以應用別來看,手機及消費電子比重約35%-40%,不可見光產品比重約25%,照明及背光比重各約15%-20%,另有車用等其他利基產品。近年來公司積極調整產品組合、擴大發展車用及不可見光產品,預期在智慧家庭、智慧製造、物聯網及車聯網應用趨勢帶動下,車用及不可見光產品成長動能仍穩。另外,Mini LED已於2018年第四季開始小量出貨,初期以儀表板、高階背光等應用較多。

亨達投顧 錢進大趨勢 Youtube盤後影音 LINE@投資圈好友 ID搜尋: @hantec  好友人數

關於台股最新盤勢與個股分析 , 請詳見本日Youtube影音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陳智霖分析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