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宕三年的前中研院長翁啟惠涉貪案,2018年底最後一個工作日一審結果出爐,翁啟惠與浩鼎(4174)董事長張念慈雙判無罪,干擾公司營運的非基本面因素逐步降低,未來可望回歸產品線的發展潛力,特別是高度聚焦的Globo H,經營團隊已確定會將這兩年確認的作用機轉,發表於國際期刊,今年股東常會上也將定調未來三年3到4項的聚焦項目,其餘有望進行授權。
自2016年開始陷入司法糾紛的浩鼎,第一個宣布一審結果的翁啟惠涉貪案,士林地院以檢方證據未能證明收賄與貪污間的合意關係,與翁啟惠所獲持股乃有償取得等理由,判決兩名原告翁啟惠與張念慈無罪;雖目前尚未確認檢方是否提起上訴,但一般認為,一審結果至少對於浩鼎的營運回歸基本面有利。
事實上,浩鼎董事長張念慈在官司進行的三年期間,因遭限制出境,反倒有更多時間留在台灣與經營團隊確認後續發展的計畫。其中先前二期數據未達標的OBI-822,至今尚未正式啟動全球三期,主要是公司花費更多的時間,就先前解盲的內容,分析OBI-822對多數病人是否會直接產生Globo H抗體?產生抗體與療效間關係?抗體量多寡是否影響臨床療效表現等?確認若受試者具備Globo H表現及時間上足夠產生抗IgG(編按:注射OBI-822至少三個月後才會產生足夠IgG抗體),療效就會非常明顯。
也因為這兩、三年的時間,更確認了Globo H在癌症治療上的作用機轉,經營團隊已規劃,會將相關的結果於國際期刊上發表;此機轉除確認在全球三期臨床階段,會利用生物標記(Biomarker),更精準的瞄準目標族群外,相關的作用機轉,亦有機會累積Globo H後續發展的價值。
事實上,浩鼎目前手上約10個產品線,除了OBI-3424屬於小分子前驅藥物外,其餘多數環繞Globo series為標的開發的新藥,型態包括疫苗、單株抗體、抗體小分子藥物複合體(ADC)、均相化、雙特異性抗體等。
不過張念慈也坦言,以浩鼎的資本規模,無法同時推動10個產品線往前,未來三年的方向會聚焦3-4個核心產品線,其餘考慮國際授權。至於留下哪些產品線?預計將在今年股東常會上定案。
值得留意的是,近年新興的細胞療法,如CAR-T,現有多數治療採用的標靶如CD19,雖針對如白血病等有高度療效,但有不少病患仍未有反應,且在實體腫瘤上療效還不明,未來若證實Globo H在特定癌症上有高度表現,不排除也有做為細胞治療新標靶可能。
浩鼎去年11月底董事會也通過,將辦理增資,發行股數暫定1.5萬張,募資金額推估會超過20億元,增資主要是為OBI-3424、OBI-899、OBI-898、OBI-998等的後續發展。法人也認為,在非基本面的因素逐步減緩下,未來可觀察市場對Globo H的後續發展關注程度。
亨達投顧 錢進大趨勢 Youtube盤後影音 LINE@投資圈好友 ID搜尋: @hantec